20级特殊教育一班 重庆三峡学院
袁亚平认为考研的过程,就是一个不断确立自己方向的过程。
考哪里?考哪所?考什么专业?在这个过程中,自己会不断的向自己发问,“又要上课,又要准备实习,还要准备论文,自己能行吗?我确定自己可以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,而不是被淹得够呛?”经过心路之旅的几经辗转,把矛盾双方的观点都给其尽情展现于擂台之上,把它们通通都写下来,最后她的心偏向了考研,也在那一刻,她心里的斗争终于平息了。
而当这一选择研出之后,下面就是行动了!她觉得考研也是一条小长征,在这个过程中良好的身心状态永远是第一要位,在学习的过程中,保证自己的精力最大化原则,而不仅仅囿于时间,但是做一件事,都会有一定的惯性,因此,要善于把自己从无效的学习状态中抽离出来,定个番茄钟,多走动,多喝水,多拉伸多去阳台看看花,看看天空,去深呼吸……
在前期,可以借鉴他人的学习方法学习节奏,但是在这个时间段,速度宜慢,内容宜容少,要及时复盘,记录自己的学习感受,再慢慢调整,找到自己的节奏与方法。对她来说,自己的答案需要在过程中慢慢体悟。
在后期的备考之中,她的核心就是稳住,接受不可控外在的变化,考试科目变化,考研竞争压力大等等,毕竟自己的努力是才可控的,最后她也有自己的为学宗旨:学点,是点,扎实专业基础,争取学以致用。她说在考研的过程中肯定面临问题的,有身体上的,心理的,人际交往的,家庭的,当然更有学业上的。
但她觉得最大的敌人无非还是她自己,她说:“在学习遇挫时,会严重影响到我的自我效能感,而低的自我效能感也会无形之中,让她的情绪变得低沉,随后会从情绪进入她的认知,在逐步占领她的的自我认识,然后书本资料的一个字都休想再进入我的大脑,哪怕在面对其他事时,自我效能感也是比较低的,比如与他人在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时,也影响到我的自我表达的意向,简单来说就是emo了,至此,觉得自己啥都不会就想挖个墙角,把自己给塞进去。”但每到这个时候,她就知道自己该“浪”一下了,去散步,在晨间,太阳初升,去江边,从这头走到那头,去逛学校附近的菜市场,去操场跑步……因为她相信,Nothing is final !所以她在这次考研的经历中,得出的生活经验就是,“无用”和“有用”是需要调和的。
最后,她说:要相信,知识是是通人性的,是有人情味的,知识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的,它们可以构建一个鲜活的世界。
总之好好感受就行!(审核:兰芳)